NT$0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首頁抗癌策略攝護腺癌與心血管疾病的交集

攝護腺癌與心血管疾病的交集

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執行長 柴華 博士

美國總統喬·拜登在82歲時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並已骨轉移,此消息喚起了全球對年長男性健康風險的高度關注。攝護腺癌與心血管疾病(Cardiovascular Disease, CVD)是老年男性兩大主要死因,近年醫學研究更揭示二者之間存在生理與代謝上的交互關係,特別是在治療攝護腺癌時對心血管系統的衝擊不容忽視。

本文旨在探討這兩種疾病之間的交集、風險因素、治療選擇,以及整合飲食與生活型態之預防策略,期望提供一個多面向的健康照護視角。

一、攝護腺癌與心血管疾病的交互關係

1. 雄激素剝奪療法(ADT)與心血管風險

ADT(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)為進展期攝護腺癌常用療法,但近年研究顯示,其與心血管不良事件有顯著關聯。根據《JACC: CardioOncology》2024年的一篇系統回顧,ADT會導致睪固酮下降,進而影響血管彈性、提高胰島素阻抗、促進脂肪堆積與代謝異常,造成心肌梗塞、中風及猝死風險上升。

此外,2023年《BMC Cardio-Oncology》研究指出,接受ADT的攝護腺癌病人,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比未治療組高出48%,尤其在原已罹患高血壓、糖尿病或高血脂者中更為顯著。

2. 年齡與慢性共病:高危群的風險疊加效應

隨著年齡增長,罹患攝護腺癌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步上升。超過70歲的男性,攝護腺癌發生率高達17%,而75歲以上的男性心血管疾病盛行率也超過40%。這些疾病常伴隨肥胖、胰島素阻抗、慢性發炎與代謝症候群,是同時的共因與結果。

許多年長患者本身已有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病,在接受癌症治療時容易出現心血管相關併發症。因此醫療決策不僅需考慮腫瘤分期與生物標誌,也需納入心血管風險評估,採取個人化策略。

二、生活與飲食干預:整合性預防與輔助治療的關鍵

1. 飲食療法的角色——從「限制」到「補充」

(1)戒糖與精緻碳水化合物

高糖攝取會促使胰島素與IGF-1(Insulin-like Growth Factor 1)過度分泌,這些賀爾蒙可能促進腫瘤生長,特別是攝護腺癌與乳癌(Hursting et al., 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, 2021)。此外,過度攝糖亦會造成代謝異常,促進動脈粥狀硬化與心肌負擔。

建議患者避免含糖飲料、甜點、白麵包等高升糖指數食物,改以低GI的穀物(如燕麥、糙米)為主食。

(2)戒酒與戒煙

菸草中的一氧化碳與尼古丁會加速血管內皮損傷,造成高血壓與血栓,而酒精則與攝護腺癌風險呈劑量相關性增加。根據《The Lancet Oncology》2022年統計資料,長期酗酒男性其攝護腺癌死亡率高出20%以上。

(3)減少飽和脂肪與紅肉攝取

高脂飲食(特別是動物性飽和脂肪)會提高低密度脂蛋白(LDL)與體內發炎因子,這不僅是動脈硬化的促因,也被發現與攝護腺癌惡化進展相關。建議減少紅肉、培根、奶油等攝取,改以魚類、橄欖油與堅果作為主要脂肪來源。

(4)多攝取莓果類與抗發炎食物

莓果(藍莓、覆盆莓、蔓越莓)富含花青素、多酚類與維生素C,具強效抗氧化與抗發炎功能。根據《Journal of Nutrition and Cancer》2020年研究,定期攝取莓果類可降低C反應蛋白(CRP)與腫瘤壞死因子(TNF-α),改善心血管功能,同時可能抑制攝護腺癌細胞生長。

其他推薦食材包括:

  • 綠茶(兒茶素有抗癌作用)
  • 十字花科蔬菜(如花椰菜、青花菜)
  • 番茄(富含茄紅素)
  • 大豆與豆製品(植物性異黃酮)

2. 運動與體重控制

規律的有氧運動(每週至少150分鐘)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攝護腺癌的風險。體重控制(BMI < 25)不僅能減少內臟脂肪,也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與荷爾蒙平衡,有助癌症預後。


3. 定期篩檢與個人化監控

  • 攝護腺特異抗原(PSA)每年檢測一次,特別針對有家族史、高齡或非洲裔族群。
  • 心血管風險評估可採用 Framingham score,搭配血脂、血糖與動脈硬化指標檢測。

三、整合性治療策略:跨科照護的新趨勢

1. 攝護腺癌治療需兼顧心臟保護

若需接受ADT或化療,應由腫瘤科與心臟科共同評估心血管負荷,並同步使用他汀類降脂藥、降壓藥與抗凝劑,預防心血管不良事件。

2. 多樣化的精準治療選項

近年來攝護腺癌治療技術進步迅速,除了傳統的手術與放射治療外,以下新興療法正逐漸成為進展期與難治型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:

(1)局部動脈介入化療:

此技術透過導管將抗癌藥物直接注入供應腫瘤的血管,可提升局部藥物濃度、降低全身毒性反應,特別適用於局部復發或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控制。

(2)鎦-177 PSMA放射性核素治療(Lu-177 PSMA Therapy):

Lu-177為一種結合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(PSMA)之放射性同位素,能精準瞄準轉移性攝護腺癌細胞並釋放β粒子進行局部放射消融,已被列入晚期患者標準治療流程之一。

(3)高強度聚焦超音波(海福刀, HIFU):

HIFU透過高強度超音波精準聚焦於腫瘤部位,造成熱凝固壞死,具非侵入性、可重複操作、恢復期短的優勢,特別適用於早期或復發性局部攝護腺癌。

(4)質子放射治療(質子刀):

質子束具有「布拉格峰」的物理特性,可將放射劑量精準集中於腫瘤,顯著降低對鄰近直腸與膀胱等器官的傷害,特別適合高危或合併慢性病的年長患者。

3. 支持性輔助療法

根據《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》2023年研究,輔以飲食管理、心理支持與物理復健,患者生活品質可顯著提升,住院率與醫療成本下降。此外,整合中醫輔助療法(如針灸、草藥調理)也正逐漸獲得部分患者青睞,作為增進免疫力與緩解副作用的輔助選擇。

結論

拜登總統罹患攝護腺癌一事提醒我們,高齡男性健康管理不可偏廢,心血管與癌症往往是「雙重打擊」。本篇綜合近年研究指出,飲食習慣、生活型態、早期篩檢與跨科整合治療,皆為關鍵。

透過限制糖分、煙酒與高脂飲食、強化抗發炎食物攝取,搭配運動與監測,並靈活運用現代精準醫療技術,將能有效降低攝護腺癌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惡化風險。

參考文獻:

1. Nguyen PL et al. (2024).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rostate Cancer. JACC: CardioOncology.

2. Smith R et al. (2023).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. BMC Cardio-Oncology.

3. Hursting SD et al. (2021). Sugar, Insulin, and Cancer: Intersecting Pathways. Cancer Prev Res (Phila).

4. CDC. (2022). Older Adults and Heart Disease.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.

5. Wang Y et al. (2020). Berries and Inflammation: Clinical Evidence and Mechanisms. Journal of Nutrition and Cancer.

6. Prostate Cancer Foundation. (2023). Diet and Lifestyle Guide for Prostate Health.

7. Mayo Clinic. (2023). Prostate Cancer Prevention: Lifestyle and Diet.

8. Hofman MS et al. (2021). Lu-PSMA Radionuclide Therapy in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.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.

9. Ahmed HU et al. (2020). High-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for prostate cancer: current status. Nature Reviews Urology.

10. Paganetti H. (2017). Proton Beam Therapy. CRC Press.

相關內容

癌病輔助治療的重要性 – 陳光耀醫師

癌症輔助治療如何配合主要治療。 輔助治療對於改善生活品質的價值。 輔助治療對殘瘤與復發預防的影響。

防癌烹調 – 健康飲食新選擇 – 王禎鈺老師

透過飲食新觀念,降低癌症風險。正確選擇食材,掌握健康烹調。實作展示,烹調技術輕鬆上手。
- 歡迎各界提供防癌相關資源 -spot_img

最新防癌資訊